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內容簡介

當統獨問題紛擾未息,當民族意識在人群中甦醒,民族認同成為政治上、思想上的新議題,身為「中華民族」的我們,是否曾想過,何以我們稱為「中國人」?華夏民族之形成所由何來?

    究竟什麼是中國人?這問題不僅困擾許多研究中國的學者,也困擾許多居於中國認同邊緣的人;本書即嘗試解答此一問題。作者認為,由線性的歷史溯源,以及對所謂典型中國人的研究,都難以解答這個問題。因此作者從一個新的角度─中國人族群邊緣的形成、維持與變遷─來了解中國人的本質。本書說明,在特定的資源競爭與分配環境中,華夏(中國人)邊緣如何形成與變遷,華夏如何藉歷史記憶與失憶來凝聚、擴張,以及華夏邊緣人群如何藉歷史記憶與失憶來成為華夏或非華夏。

    以中國人為例,作者藉著歷史、考古與人類學資料,探討與人類族群認同相關的資源競爭與分配關係,社會歷史記憶與失憶的過程,典範與邊緣觀點爭論中的社會本質,以及歷史的現實意義等問題。作者希望本書能幫助我們思考自身的認同問題(為何我們要宣稱自己是中國人或台灣人),以及思考當前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認同問題。

 

作者簡介:

    王明珂,1952年出生於台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1979)及歷史研究所(1983)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1992)。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並曾任教於師範大學、政治大學與東吳大學等校。主要研究範圍:中國邊疆民族史、族群現象與理論、歷史與社會記憶,以及遊牧社會的歷史與人類學研究等等。近年來從事羌族社會文化、歷史記憶與族群現象的田野調查研究。

作者 : 王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