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進階搜尋
允晨文化  
回首頁 查看購物車 目錄下載 購書流程 Back Office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電子報】焚書的地方,到頭來也燒人    首頁 >
 

 

出刊日期:2010年11月16日

前駐德代表,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謝志偉.作家∣傅月庵  

先驅媒體社會企業(新頭殼網站)董事長∣蘇正平     強力推薦

     保護書籍的熱情         ◎楊照(作家、文化評論者)          2010-11-14中國時報/開卷版   

-------------------------------------------------

 

  那是一個特別的時代,共產主義與法西斯主義席捲全世界的時代。共產主義與法西斯主義彼此敵視,然而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遠超過他們的差異;或許該這樣說:正因為兩者如此相似,才激發彼此不共戴天的對立立場吧!

 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都相信:有,而且只有一種「對的」社會組織,在此唯一答案之外的其他主張,不止都是錯的,而且都是破壞「對的」社會組織的邪惡力量。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都相信:實現「對的」社會組織,關鍵在於讓社會成員先有「對的」的信仰。它們都相信:和信仰關係最密切的,是文字,尤其是承載文字內容的書籍。

 所以,共產主義與法西斯主義政權都積極地製造出大量書籍,還有,它們都同樣積極地管制、摧毀它們認為「不當」、「有害」的書籍。一邊大量製造、一邊大量摧毀,那是一體兩面,顯現了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政權對於書籍特殊的執迷。

 不過,也就在這份對書籍的執迷上,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犯了共同的錯誤,大錯特錯。他們錯估了人和書籍之間的關係,也錯估了書籍影響人的方式。到了20世紀,人與書籍間的普遍關係,已經從自書籍中吸取真理,轉換為自書籍中獲取超過自身經驗的有趣感受與思想。書本影響人的理由,不再是「書是對的」,而是「書是有趣的」、「書是奇妙的」、「書是多彩多姿的」。

 即使在共產主義與法西斯主義控制高峰時,他們的書籍執迷就已經在創造反效果了。大量生產,記錄「對的」訊息的書籍,正因為是「對的」,記錄著同樣、熟悉的內容,所以不會有真正、長遠的影響。相對地,那些應該被摧毀的書,正因為其內容「不對」,反而必然刺激出人的最大好奇,甚至熱情。

 這種反效果,在時間及時代變化中更被放大了。到今天,不只是那些代表「對的」思想的書籍完全消失了,甚至連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曾經創造過大量官方書籍這件事,也幾乎都被遺忘了。被強調記得,而且反覆提醒的,是它們焚書、毀書的行為,是那些被它們燒掉、毀掉的書,是當時抗拒摧毀書籍的各種情緒、各種努力,乃至各種犧牲。

 《最後的手稿》和《焚書之書》兩個不同角度,提供了這樣的提醒。《最後的手稿》虛構了一位蘇聯KGB的檔案員帕維爾,讓他去面對大作家巴別爾的「最後手稿」,一份應該隨著巴別爾入獄獲罪被徹底摧毀的手稿,卻在帕維爾生命中掀起了無盡的波濤。該按照規定摧毀巴別爾的手稿嗎?還是應該偷偷予以保留?摧毀如此簡單,保留卻必須冒著自己喪失一切的危險,為什麼帕維爾竟然做不出決定來?

 藉由帕維爾的掙扎,作者賀蘭突顯了文學的力量,更凸顯了書籍真正的吸引力。帕維爾真正要保留的,與其說是巴別爾的手稿,不如說是一種抽象的資產──人可以擁有記憶活著的基本空間,人可以擁有不同感受、不依照標準答案去愛去恨的基本權利。這資產如是抽象,必須藉著巴別爾的手稿將之具體化,但一旦被具體化了,這資產就取得了驚人的誘惑性,在其面前,生活中的其他一切,都遭到質疑,也似乎都可以拋棄不要了。

 這是真正的熱情。被毀書行為反而激發出的熱情。同樣的熱情,也顯現在《焚書之書》作者的寫作態度上。半個多世紀之後,他固執地去找出所有當年納粹焚毀書單上的每一位作者、每一本書,追索這些作者的生平,並且幫我們讀了這些當年的「禁書」,跨越時空傳遞了他們所記載的訊息。

 有意思的是,今天讀來《焚書之書》(更精確、但會比較拗口的翻譯應該是「關於被焚之書的書」)考掘出來的「被焚之書」內容,根本沒有什麼特殊的刺激性,甚至沒有對於納粹法西斯政權的威脅。這更證明了,熱情其實不是針對這些特定的書,而是針對抗拒禁止書籍記錄不同答案的管制。畢竟書的本質就是給予我們超越自身經驗的多種問題多種答案,保護書的熱情,因而也就必然源自保護這種多樣性的心情。

 

 

 

 

 

 

 

 

 

 

 

     焚書的地方,到頭來也會燒人  ◎謝志偉(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

-------------------------------------------------------------

 

這是一本試圖為那些在七十多年前被納粹政權焚燒、禁止出版或閱讀的書籍及其被迫害與追捕的作者們「逆轉勝」為焚而不毀所寫的一本書。之所以名之為「逆轉勝」,是因為納粹此舉不管於其時或於戰後的確造成大部分的受害者本人和其作品從此為人們所遺忘,以致除了絕跡於德語文學史外,多人甚至不知所終。但是,透過消滅造成遺忘,這不正是納粹政權的原始目的?這不正是東西方所有獨裁者和專制政權的愚民政策加恐怖手段之一環?緣於此,本書作者費盡心血,搜尋、整理那些早已不見青史的書籍和久已無人協尋的作者之下落,除了為其流亡生涯補遺解憾以重見天日外,進而深度耙梳資料,以3D的方式呈現了事件當時的社會肌理、個人脈絡和政權密網之間的關係,藉以透析出這場人類史上驚駭程度無與倫比的災難之恐怖和荒謬。當吾人從兩位相知相惜的猶太裔奧地利頂尖作家褚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和羅德(Joseph Roth, 1894-1939)流亡異域時的書信和對話裡,讀到兩人如何因為不能發表作品先在充滿鬥志和懷憂喪志之間徘徊,繼而在揪心扯腸及失魂落魄之間掙扎,終而後者病死於法國,前者自殺於巴西的結局時,縱是鐵石心腸者,亦不能不掩卷三嘆!

全文詳見

 

     灰燼、身影和動人的生命故事   蘇正平(先驅媒體社會企業董事長)

-------------------------------------------------------------

 

這本書雖然以「焚書」為名,但它所談的,不是1933年5月10日在柏林歌劇廣場上被燒掉的那些書,而是人,那些書被燒掉的作者們的生命故事。

雖然這天的焚書是標記德國納粹惡行的歷史事件,但被丟進火堆裡的,其實只是根據一個地方圖書館員的禁書建議名單,不是所有作者都赫赫有名,被燒掉的作品未必就是千秋之作,可是經過這場大火照亮,所有的書和人都榮耀不朽了。

然而一條條溫熱的生命,不等同於冰冷的歷史。對這些作家而言,他們的書被挑出來燒毀,等於是被宣告是體制的敵人,他們的生存,不管物質面或精神面,都面臨嚴重的威脅,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因此失去讀者、家園,甚至生命,但也有生命是愈燒愈旺、愈精彩的。

全文詳見

 

 

書名:焚書之書

作者:佛克衛德曼(Volker Weidermann)

譯者:宋淑明

【關於本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納粹黨在德國已經掌權,意圖所在不只是絕對的政治勢力和清除猶太人,而且對全體人民思想行動全面監控。1933年五月十日納粹假大學生團體之手,發動全國性反動思想的清除,舉行全國性焚書活動,數以萬本書籍付之一炬。七十五年後的今天,這些作家和其作品早已被遺忘。佛克衛德曼(Volker Weidermann),以呈現戰後德語文學史聞名,試圖重新喚起社會的記憶,改變這些不該被遺忘的作者,已經被遺忘的命運。黑名單上有九十二個德國作家和三十五個外國作者。包括國際知名的有海明威、傑克倫敦、茨威格、雷馬克等。本書描述這些作家個人及作品的特色,以傳記和回憶錄的形式呈現給今日的讀者。目的是讓被遺忘的從遺忘中走出來,把他們的生命、他們的著作呈現給今日的讀者。重新光耀當時被焚毀的書,重現當時多數文人面臨公義道德勇氣的抉擇、流亡的生活,賦予他們悲劇性的生命一個現代的意義。將焚書之人當時的勝利,在今日轉成潰退慘敗。

【關於作者】佛克衛德曼(Volker Weidermann),1969年出生在達姆城(Darmstadt),在海德堡和柏林研讀政治學與德國文學。現在是文學編輯與法蘭克福日報周日特刊(Frankfurter Allgemeinen Sonntagszeitung)副刊主編,居住柏林。以「榮耀之年。德國文學1945年至今日的故事」在2006年初引起轟動大賣,掀起一段激烈的副刊筆戰。

【關於譯者】

宋淑明,德國慕尼黑大學戲劇學西洋藝術史碩士。

中山大學戲劇藝術系兼任講師

中央廣播電台德語組採訪暨節目主持
柏林影展2005、2006支系兒童影展行政助理與翻譯
柏林世界文化屋(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項目藝術行政助理與隨行翻譯
柏林洪堡大學漢學系兼任講師
慕尼黑大學漢學系專任講師
翻譯及著作
邊境行走(聯經, 2010十一月)
文化管理A-Z:600個大學與職業專用名詞(2003年五觀出版社出版)
藝遊未盡(暫名)德國戲劇篇(三民書局計畫出版)
信箱:sumingsoun@gmail.com

 

 

 

電    台綠色和平電台FM97.3

節    目:「綠色論壇」

介紹書籍:《討厭人壽保險的人—從代課教員到名譽

         博士,保險爺爺吳家錄的故事》

主 持 人:李南衡

訪 談 者:洪詩棠 先生/本書作者

播出時間20101119 (星期五)晚間6:00~7:00

※ 歡迎有興趣的讀者準時收聽~

 

 

終了之前

艾內士多•薩巴多(Ernesto Sábato)/著

陳純真/譯

 

鷹的王座

卡洛斯•富安蒂斯

(Carlos Fuentes) 

趙德明

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 

派屈克.蒙迪安諾(Patrick Modiano)/著

王東亮/譯

末日戰爭--最後通牒

馬修.葛拉斯(Matthew Glass)/著

黃建功/譯

 

肉之土

馬建/著

 

泥足巨人

余杰/著

NEW!!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1號6樓   

TEL(02)2507-2606     FAX(02)2507-4260    http://www.asianculture.com.tw 

友善列印
  5Top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487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1號6樓 E-mail: ycwh1982@gmail.com
電話: (02)2507-2606 傳真: (02)2507-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