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進階搜尋
允晨文化  
回首頁 查看購物車 目錄下載 購書流程 Back Office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電子報】廖亦武新書進入《明鏡週刊》暢銷版    首頁 >
 

 

出刊日期:2011年08月12日

中國短訊 |  08.08.2011  | 17:00 UTC
廖亦武新書進入《明鏡週刊》暢銷榜
中國作家廖亦武新書《一首歌與一百首歌》(原《證詞》德文版)自7月21日出版以來,首次進入德國《明鏡週刊》的暢銷書榜,暫列第17位。暢銷書榜還特別為這本書和作者進行簡單的介紹,告知讀者這位中國的作家和詩人目前正居住在德國的柏林,這本書記錄了他的獄中經歷。德國之聲向廖亦武本人證實,不到二十天的時間,《一首歌與一百首歌》在德國已經售出21000多本。目前他正著手另外一本關於"六四事件"受難者的新書,他說《一首歌與一百首歌》是個人記憶,而下一本書將代表群體記憶。

     現實太震撼,虛構太不值 廖亦武 唯有見證!    ◎中國時報開卷/林欣誼     100年8月6日       

-------------------------------------------------

 

        「在中國,現實每每超出想像,所以我們不再虛構,我們只是一筆一劃地實錄。」53歲的中國作家廖亦武,斬釘截鐵地說。近20年來,他完成了《中國底層訪談錄》(麥田,台灣更名為《底層生活訪談錄》)、《中國冤案錄》(勞改基金會)、《地震瘋人院:四川大地震記事》(允晨)等500多萬字的見證文學(台灣稱「報導文學」),以優美文筆挖掘黑暗內幕,成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底層作家。
  然而,他不是本來就屬於底層。廖亦武原為先鋒派詩人,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他因製作《大屠殺》長詩配樂朗誦錄音帶、拍攝詩歌電影《安魂》,被判入獄4年。六四和監獄扭轉了他的一生,出獄後他放棄寫詩,決定以他親歷、親訪現實所鑄成的文字,作為歷史的證人。

  
突破禁令 抵達柏林
  出獄後20年來,廖亦武數度被逮捕抄家,13次被阻止出國訪問,除了《中國底層訪談錄》曾以化名出版,他無法在中國發表任何一個字,僅地下版本流傳。近年,他逐漸在西方建立聲名,作品有英、法、日、義、德等版本,曾獲美國赫爾曼/哈米特寫作獎、澳洲推動中國進步獎等。
  2009年以來,他又三度被禁止出國參與作家活動,直到一個月前,才終於從雲南離境,經越南、波蘭,於7月6日抵達德國柏林。這是他這輩子首度出國。
  他的新書《六四•我的證詞》(允晨)德文版及中文版,剛同步在德國、台灣出版,抵德一個月以來,廖亦武沒有一天停下採訪,接下來還得馬不停蹄到美國、澳洲,暫訂明年1月訪台。歷經西方媒體的大肆報導,他表示現在面對西方記者不用再解釋什麼,「在發表會上,德國讀者直接和我討論細節,因為他們經歷過東德納粹時期,這本書像是喚醒他們的記憶。」
 
  
六四後 和平演變夢碎
  《六四•我的證詞》是他的獄中自傳,文字直接赤裸,例如在他還處於詩歌創作顛峰時,即揭露「價值崩潰的年代,詩人們在比賽打旗稱派的同時,還比賽著搞女人的數量,某全國知名的先鋒詩歌團體其實是一個烏煙瘴氣的淫窩,野合,群交,換妻的把戲早已玩膩。」
  然後是六四、槍響、大屠殺,他與朋友們窩居著錄製帶子,接著罪名扣下來,獄中他寫看守所的死囚們發誓要在黃泉路上作兄弟,寫他被獄卒捅電棒羞辱後撞牆自殺,滿紙滿頁驚心動魄。
  他認為這本書是中國第一部關於六四的個人「證詞」,並定義六四為中國劃下了分界線,「正是這個屠殺行為,把中國人和平演變的夢想給破滅了,有人坐牢、有人逃亡,剩下的只有閉嘴。從此大家注意力轉移,全力搞經濟,只能追求物質追求錢。」
  經過獄中的折磨,20年來沒呼吸過一口自由的空氣,廖亦武很可以憤世嫉俗,但他沒有,他只是更埋頭於書桌、於筆墨、於比泥土還要低的底層。但是,出獄後居無定所,兩度離婚,生活被如此摧毀,他不曾感到絕望嗎?為什麼還要寫作?廖亦武似乎不怎麼想回答,好像從來沒想過這些問題,他說:「幹這行的還是相信天意吧,總有一天會有結果,吃苦受罪不要緊,但一定要有個紀錄,為死去的、坐牢的人留下紀錄。」他來不及想別的,就「牢記我是一個記憶工作者」。

 
 當今中國 首要是見證
  他強調在當今的中國,首要的是見證,「我從來沒從中國任何一個作家筆下,看到比現實還要震撼人心的東西,作家的虛構不值一提。」他舉了一例,成都的街景一角,城管要拆遷房子了,房主就站在樓頂上,往身上澆汽油,嚷嚷:「我要自焚!」城管站在樓的下面等著,後來看他打火機遲遲無法點燃,就叫:「你不是要自焚嗎?膽小鬼!」於是,這個人就把自己給點燃了。
  他淡淡說一句:「我沒看到過哪個作家寫的小說,比這個更殘酷。」
  他自稱「謀生能力挺強」,在獄中學會吹洞簫,出獄後同時是個音樂創作人,出過幾片地下CD,工作餘下的時間就和地方上的邊緣人,喝喝酒聊聊天,搞一點音樂。「現在我的書還能一本一本出、一本一本被翻譯,比起許多人一輩子都被毀了,說的話也沒人聽,我的運氣算好的。」
  離開了中國,他還沒決定是否長期流亡國外,但電腦裡的採訪材料,包括對六四大屠殺受難者的訪談,已累積數十萬字,讓他「寫都寫不過來。」把眼光和筆放在當下,關於中國的未來?廖亦武笑笑說:「我不是預言家,頂多只有《周易》和三個銅錢為自己卜卦而已,我想,從現在一直做,有一天未來就會來。」

 

 

 

 

 

 

 

 

 

 

 


廖亦武,反抗黨天下統治的現代箕子!        
◎余英時 
-------------------------------------------------
    關於廖亦武其人其事,我最早的認識是從我的朋友康正果口中得到的。正果二○○○年到南京參加學術會議和二○○七年去西安探望母親,均與家住成都的廖亦武取得聯繫,並且不辭遠道探望。通過正果的介紹,我對於當代中國這位異人早已獲得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不斷讀到有關他的報導,也偶爾接觸到他的詩文,他的獨特的形象在我心中也越來越清晰了。
    但是廖亦武最近引起我的關注則由於今年(二○一○)三月《紐約時報》上一篇醒目的專訊。報上的標題說:「一位中國作家第十三次被阻止出國訪問」。細讀之下,我才發現這位「中國作家」便是廖亦武。原來今年三月德
國科隆的文學節,他應邀參加,並將誦讀他的最新作品,但在最後一分鐘,他竟在成都機場被公安人員從飛機上「請」了下來。《紐約時報》的記者在專訊中特別強調:廖亦武遭受到禁止出國的待遇先後已經十三次了。
    無獨有偶,繼廖亦武之後,另一位著名學者崔衛平也在三月下旬被禁赴美。《紐約時報》對這件事也很重視,作了專訪報告,以顯著的版面刊出。崔衛平是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一向以學術研究和政治、社會評論互相結合,也彼此支援,捷克哈維爾(Vaclav Havel)的思想進入中國,她的貢獻甚大。今年她接受了哈佛大學和美國亞洲學會的雙重邀請,先到哈佛講演,再去費城參加討論會。但是在啟程前兩天,學校當局突然取消了她的出國假期。不用說,這當然是出於黨委的授意。但同一時期之內,也同時得到哈佛和亞洲協會雙重邀請的汪暉則順利出境,暢通無阻,對照之下,黨天下的意圖更是無所遁形了。《紐約時報》在新聞分析中也把崔衛平事件和廖亦武案聯繫在一起,並指出中共一向以禁止外訪為懲罰不聽話的人的一個重要手段。
……more
 

 廖亦武專訪相關連結:
   ☉   BBC——廖亦武:為出版回憶錄而逃亡

   
☉   新唐人——廖亦武抵德國 新書即將出版

   
☉   德國之聲——中國詩人廖亦武在柏林

   
☉   德國之聲——廖亦武德文版新書週四發行
 
 
   
☉   大紀元——外電評廖亦武新書
《為了一首歌
                                                                                         和百首歌》

   
☉   大紀元——陳思敏:廖亦武終究展翅 往自由天地飛去
   
  
 ☉   大紀元——廖亦武逃離中國:胡錦濤可能成為難民

 
  ☉   大紀元——中國作家廖亦武流亡德國 投奔自由


【關於本書】
中國官方三次抄走,阻撓出版的驚世鉅作
德國版由德國菲舍爾出版社(S.Fischer)同步發行

廖亦武是作品被嚴禁最多的中國作家之一,廖的同胞多年來都無法接觸到他劃時代的作品。
——魯西迪
作者把我帶進一個生平未嘗夢見過的世界,處處是奇峰突起。
——余英時
懷著幾近絕跡的虔誠向你說聲:謝謝啦,我的廖禿頭!
——劉曉波
他在向歷史交出證詞的過程中,所重新找回的是曾被專制鐵蹄踏為泥塵的尊嚴。
——王力雄
語言是受難者的庇護所,是人類良知的最高法庭。把一樁罪行如實地記錄或表述,那不但是對罪行的起訴,而且也就是對罪行的判決。
——胡平
後毛時代的「中國證詞」,隆重獻聲!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日,公安突襲我在成都的住所,搜繳了這卷已近尾聲的《六•四•我的證詞》手稿,並宣佈依法對我實行監視居住廿天。絕境之下,我只得重寫此書,耗時達三年。
而在之前的一九九○年三月十六日至十九日,由於此書所追憶的案件,公安三次查抄我在涪陵和重慶的住所,搜繳了我一九八○年代創作的全部手稿,約一百五十萬字;之後的一九九八年九月、一九九九年二月、二○○二年十二月,公安先後在北京、江油、成都等地突擊拘禁並搜查我,奪走《中國底層訪談錄》、《中國冤案錄》及各類原稿約一百萬字。
每次大禍臨頭,我都懷著索忍尼辛在《古拉格群島》被克格勃(KGB〉抄去時的同樣想法:「立即發表!」
但是,時代變了,我只能像隻老鼠,多掘洞穴,把劫後餘生的文字藏得更深更遠……


【關於本書】

這是一部將四川地震災期中的衆生相活生生保留下來的圖文實錄,很欽佩卡普辛斯基的廖亦武雖不具備那位波蘭官派記者的歷史意識和全球視野,但卻有他敢吃腐肉的胃口和翻遍垃圾堆的毅力。他的日記和攝影為我們保留了從映秀鎮到北川那奧蘭城(見卡繆《鼠疫》)一般封閉的絕望和死亡,那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一樣裸露的恐懼和焦慮,在央視節目廣而告之的溫總理流眼淚和胡書記發慰問之類救災花絮的鏡頭外,廖亦武這部書的確為我們搶救出了被官方自始至終以造假、虛飾和種種救災表演作掩蓋而活埋掉的大地瘡痍和人間潰瘍。

 

文化評論與
中國情懷

余英時/著

 

童話中的一地書

遇羅錦 

 

出中國記--我的反動自述(二版)

出中國記
康正果
/著

未帶地圖的旅人-

蕭乾回憶錄

蕭乾/ 著


 

亂世天堂-

我的右派人生

老驥/著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1號6樓   

TEL(02)2507-2606     FAX(02)2507-4260   MAIL asian.culture@msa.hinet.net

友善列印
  5Top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487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1號6樓 E-mail: ycwh1982@gmail.com
電話: (02)2507-2606 傳真: (02)2507-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