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書】
THE CRISIS OF ECFA Economy and Sovereignty
ECFA是什麼?ECFA就是香港CEPA。
2003,香港與中國簽訂CEPA,結果是:第二波產業外移,失業率攀升;
只留下低階、低技術、低薪工作機會;貧富差距更加嚴重;
香港經濟益加倚賴中國,失去自主與動能。
台灣會是下一個香港嗎?
馬政府說:簽訂ECFA之後,美日等國家就會跟進,與台灣談判FTA。
事實卻是—中共商務部國際司副司朱港說:
台灣目前處心積慮想要和其他國家建立自由貿易關係,我們現在不讓台灣對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是一個主權問題,但是如困能夠獲得中國大陸的點頭,我們同意了,就能夠簽署。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說:依賴中國不是壞事。
相反地─國際權威期刊《經濟學人》卻語重心長提出警語:
這是一個自殺政策,將把台灣鎖進中國。……長期來看,北京無非是希望藉由經濟互賴與對台善意,最終促使台灣回歸其轄下,而這個貿易協定將是其「希望」能否實現的試金石!
經濟部委託中經院研究說:簽訂ECFA,GDP將提高1.65%至1.72%,就業人數將淨增25.7至26.3萬人。但香港CEPA實證經驗卻是──「香港職工盟」報告所指出:
工人並不能像資金一樣可以到處遷移,當本地資金外移(至中國),造成服務業空洞化,工人只能留在香港接受低工資的職位。即使現時香港經濟處於復甦,很多資金確實回流,但大都只是流入樓市及股市,造成泡沫經濟。基層工人並不能在這個泡沫經濟的日子得到多少實惠,還要飽受高物價及高通膨之苦。而當泡沫經濟再次爆破時,基層工人更要承受減薪及裁員的苦果。
ECFA對台灣總體而言,是利是弊?
是避免被邊緣化,還是正在走入一場可預見的政經災難?
把「全球化」=「中國化」,又將給台灣帶來怎樣的衝擊?
有人說,台灣的未來在中國。這本書將告訴你,中國充滿不確定性,
台灣的未來決定於如何連結歐美日。
【關於作者】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為持續推動其總統任內所致力之民主化、本土化改革,於2001年12月成立群策會。群策會在李前總統帶動下,不僅發揮智庫功能,廣納學者專家對公共政策提出建言,更付諸行動,以「行動智庫」自許,扮演學界菁英與民間互動之橋樑,深耕基層,凝聚群眾力量,以建立台灣主體性,推動台灣國家正常化。此外,群策會近年來更致力於國際交流,除邀請國外學者專家來台參加研討會外,更積極翻譯各種有關台灣之書籍,將台灣的聲音向世界推廣出去。
作者 :
群策會
ISBN :
9789868269552
EAN :
9789868269552
CIP :
558.5207
開本/頁數 :
270頁/25開
出版日期 :
2010年2月1日
定價 :
250元
出版社 :
群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