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晨文化 -- 《焚書之書》我見:灰燼、身影和動人的生命故事 ◎蘇正平
正在加載......
 
進階搜尋
允晨文化  
回首頁 查看購物車 目錄下載 購書流程 Back Office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焚書之書》我見:灰燼、身影和動人的生命故事 ◎蘇正平    首頁 > 名家書評

《焚書之書》我見:灰燼、身影和動人的生命故事

先驅媒體社會企業(新頭殼網站)董事長 蘇正平


這本書雖然以「焚書」為名,但它所談的,不是1933510日在柏林歌劇廣場上被燒掉的那些書,而是人,那些書被燒掉的作者們的生命故事。

雖然這天的焚書是標記德國納粹惡行的歷史事件,但被丟進火堆裡的,其實只是根據一個地方圖書館員的禁書建議名單,不是所有作者都赫赫有名,被燒掉的作品未必就是千秋之作,可是經過這場大火照亮,所有的書和人都榮耀不朽了。

然而一條條溫熱的生命,不等同於冰冷的歷史。對這些作家而言,他們的書被挑出來燒毀,等於是被宣告是體制的敵人,他們的生存,不管物質面或精神面,都面臨嚴重的威脅,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因此失去讀者、家園,甚至生命,但也有生命是愈燒愈旺、愈精彩的。

這份焚書名單,主要是針對猶太人和共產主義。身為左派猶太人的亞諾.褚威格(Arnold Zweig),還是有人認為他是有「普魯士狂」的人,「一字一句都在擁護普魯士」。可是亞諾.褚威格自己卻表示,「要駁斥一個制度,就要顯現,在這個制度情況最好的條件下,它如何強迫一般的正常人變得不正常。」這位威瑪共和時期的暢銷作家,在1933年國會縱火事件後,不得不出走捷克,後來更逃亡到黎巴嫩,過著無法出版德文著作的生活。二次戰後,他回到社會主義東德,獲得顯赫地位,死後在桃樂斯市立墓園與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等名作家為鄰,算是善終。

相對而言,和亞諾.褚威格同姓,而且約略同時的史蒂芬.褚威格(Stefan Zweig)就沒有那麼幸運。他是出身維也納富商的猶太人,與同是焚書作者,出身貧困的猶太人記者羅德(Joseph Roth)之間的偉大情誼,是這本書中最感人的一段故事。史蒂芬.褚威格是二○年代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德語作家,羅德則是《法蘭克福日報》名記者。

羅德早在19333月間就告訴史蒂芬.褚威格要看清楚納粹的真面目,可是後者仍然必須等到510日這天,書被燒了,才在寫給法國文豪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

的信中,表達自己對此事的不可置信和驚懼。羅德和史蒂芬.褚威格先後出亡,羅德先在法國病死,史蒂芬.褚威格則是1942年在巴西自殺身亡,留下一段到今天還時常困

窘巴西人的經典名句:「巴西是未來之地,永遠都是。」

一個最心酸的故事, 是有關亞敏. 逖. 維格納(Armin T. Wegner)的。他曾經是德語區最有世界經驗,寫過無數精彩遊記的作家,卻認為「移民等於死亡」。

1933年,全國性破壞猶太商店的災難剛過去,他寫一封公開信給希特勒,希望他禁止暴行,結果是被秘密警察毆打刑求,然後送進集中營。兩年後他被釋放,接著移居義大

利,從此無法寫作而封筆。二戰過後的德語作家大會上,他被認為已經死亡。七○年代,明星雜誌(Stern)尋找和報導還活著的焚書作家時,在羅馬找到這個「身負無法解除的孤獨重擔」的人,一個瘦長、充滿無盡憂思、手握極長手仗的老男人,不停地敘說,「我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人」,「為什麼你們沒有早一點來?」直到聲音黯啞。

不是所有焚書作家流亡後都像維格納這麼淒涼。上世紀德國最暢銷書《西線無戰事》的作者艾利西.馬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流亡美國後,受到美國人真正的愛戴。他在美國好萊塢寫小說和劇本,周旋在好萊塢最知名的女星之間,成功的故事像傳奇。可是,翻開日記,裡面卻是無盡的黑暗、孤獨和憂悶。

同樣在美國發光發熱的是貝托爾特.布萊希特。他的一首詩〈當獨裁政權下令〉描述,一個最好的詩人讀著焚燒名單,卻發現,自己的書被遺忘。他憤怒地說:「我命令你們:燒了我!」當然,布萊希特的書不會被遺忘。有共產黨員身份的布萊希特選擇流亡美國,他在這裡,還有後來回到東德,都繼續寫作,達到一個戲劇導演所能想像的最高成就,是流亡作家裡的異數。

我們不能期待所有焚書作者都能夠腰桿挺直。恩斯特.格雷舍(Ernst Glaeser)是其中迷失,甚至投機的代表。他造成轟動的小說《1902這一年》,描述的是一整世代的失落,作為一部寫實作品,很偉大,作為自己的現實生活,在一個需要做決定的年代,卻很可悲。他一度逃亡,當思鄉的愁緒來臨,又接受「再教育」,投靠納粹,被流亡在外的人指責是「巴結、自欺欺人和有意識的投機」。1947年,格雷舍又轉化為民主人士,向德國人民演講,呼籲「不要順從」、「反對機會主義」,完全成為滑稽的悲劇性人物。

我在德國語言課堂上,第一個讀到的焚書作者艾利西.凱斯勒(Erich Kastner),則是當天唯一親自在焚書現場的人,而且還被群眾發現。他並沒有出逃,可能是為了老母親,可能是為了柏林友人,也有可能是為了留下來記錄歷史。直到1958年,在焚書25週年致詞裡,他才說明為甚麼要加入懺悔者行列,他說,「因為我們之中,在事情真正欺壓到我們頭上之前,沒有人能回應這個勇氣問題。沒有人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這種資質,在這樣的時刻成為一個英雄。」

在焚書的黑名單上,有49位以德語寫作的作家,37位以外語寫作的作家。當然生存受到威脅的主要是德語作家。這本書的目的,顯然不在榮耀英雄,而是要捕捉那些在灰燼上揚起的作家身影,以及倖存者動人心弦的生命故事,這也是這本書特別好看的地方。
友善列印
  5Top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487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1號6樓 E-mail: ycwh1982@gmail.com
電話: (02)2507-2606 傳真: (02)2507-4260